蔡澜,一位电影人、作家、美食家、主持人、商人,身份多变,却始终活得坦荡自在。他的人生哲学,是许多人心中的“理想活法”。今天,就让我们走进他的世界。
一、钱要赚,但别委屈自己去存
在金钱这件事上,蔡澜从不拐弯抹角:“钱很重要,得多赚。但赚来是要拿来花的,用在吃吃喝喝和让自己开心上,不是用来苦熬或攒着不动的。”
他年轻时拼命赚钱,也从不亏待自己。拼命过后,必须放松。他坚信,人生要有仪式感和快乐感,该花的钱不能省:“偶尔奢侈一下,是对生命的尊重。”
这种态度也受他母亲影响——战乱年代里,母亲依然精明地置业安家,让他从小明白:赚钱是生存的必要手段,但不能变成活得辛苦的理由。
更难得的是,蔡澜从不吝啬,也不被金钱绑架。他支持花钱犒赏自己,也强调“尊重劳动”,最直接的方式就是——“给员工加薪”。他讨厌空谈情怀,认为实际奖励才是最好鼓励。
晚年的他,更看淡物质。他把贵重收藏陆续送人,只留下茶叶相伴;住酒店套房过随性生活,作息自由,没人能干涉。“谁来管我,我就赶走谁。”这句“疯言疯语”,其实道出了他的底气与从容。
展开剩余70%二、工作的终极意义:别委屈自己
蔡澜的工作观,很简单:喜欢就做,不喜欢就换。
他的人生从电影开始,转向写作、美食、主持、商旅,都是因为——“那个阶段,我对这个感兴趣。”
他曾果断放弃自己打拼四十年的电影行业,只因“拍片太麻烦,我还是写写字舒服”。他要的,是工作能服务于生活,而不是拖垮生活。
面对复杂的工作压力,他不死扛:“不行的事,不做;做的事,要好玩。”对他来说,工作必须是有趣的,“一旦有趣,压力就变轻。”
当有人问:“生活很苦很乏味怎么办?”他轻描淡写地说:“吃糖。”——简单却温暖。他反对任何“刻薄自己”的方式,提倡善待自己,从吃、睡、玩开始。
他曾说:“吃得好一点、睡得好一点、多玩玩、不羡慕别人、不听管束。”这是他的底气,也是他给年轻人的建议。
三、人生的快乐逻辑:活在当下就好
在他眼里,人生的意义从来不是成功、成就,而是——今天比昨天开心一点,明天再比今天快乐一点。
“人生的意义,就是吃吃喝喝。”
他说这话并不庸俗,而是非常清醒。他不觉得人生必须“有用”,而更推崇“好玩”、“值得叹”。他常说:“人生不是拿来‘用’的,是拿来‘叹’的。”
对生活品质的坚持,是他面对世界最温柔的反抗。旅行也好,美食也罢,都是点缀生活的方式。他对自己的放纵,是一种清醒的自律——“我知道怎么让我开心。”
四、死不可怕,没活过才可怕
蔡澜对生死非常坦然。年轻时经历战争,他早就领悟,“活着”本身就是一种福气。
他曾经历一次飞机遇险,身边人惊慌失措,他却在喝酒。事后有人问他怕不怕,他回答:“我活过了。”
他的意思是:真正享受过的人,不会怕死。怕的是没活明白。
五、兴趣,是人生最稳的底盘
对年轻人,他的建议是:“兴趣第一。”
他自己就是兴趣导向型的人,一生从不“为职业而职业”。
“等你真的确定什么是‘最’好的时候,你已经是‘最老’的了。”
所以,他鼓励人们大胆尝试,只要认真做、愿意投入,总能找到自己的一条路。
六、你可以不成功,但不能不开心
78岁的蔡澜,依然保持着高产写作,一天几篇稿子,写稿的钱全部用来吃喝玩乐。他用写作延续生命的乐趣,也用乐趣证明:工作不是任务,而是享受。
他不是不努力,而是从不让努力变成痛苦。
他教会我们,活着这件事,可以不那么苦:不要强迫自己、不要羡慕别人、不要委屈求全。开心,才是人生真正的成就。
发布于:北京市